6月5日上午,銀川安馨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員正彎腰檢查沁逸苑西區地下車庫的排水口。“這個擋板要再加固,汛期積水可能從這里倒灌。”物業經理周少波邊說邊指揮工人安裝最后一塊高50厘米的不銹鋼擋水板。在不遠處,老黨員張宏信帶著他的“銀發巡查隊”正在逐層檢查配電室,老人戴著老花鏡,認真記錄著每個細節。這是銀啤苑社區防汛工作的一個縮影,也是“紅色物業”機制的生動實踐。
早晨7點,張宏信就帶著他的紅色小本出門了。這個被居民親切稱為“張師傅”的老黨員,每天都要在小區轉上兩三圈。當天他特別關注這個重點區域:“3號樓西側新換的排水管要再看看,去年冬天就是這里老堵。”
在巡查到5號樓時,張宏信發現幾個堆放在消防通道的紙箱。“這是誰家的?”他輕輕敲門詢問。得知是剛搬來的租戶,他耐心解釋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還幫忙整理了雜物。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居民們都說:“有張宏信師傅在,我們住得特別安心。”
誰能想到,4年前的沁逸苑西區還是另一番景象。張宏信回憶道:“那時候化糞池經常堵,夏天臭氣熏天,冬天污水結冰,老人都不敢出門。”2020年黨支部成立后,老黨員們帶頭成立了“銀發志愿隊”,第一件事就是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
經過多次協調,物業投入6.38萬元更換了20米老化管道。施工那幾天,張宏信天天守在工地,連女兒送來的午飯都顧不上吃。“現在好了,再也不用擔心污水倒灌了。”李梅阿姨笑著說。
在社區黨支部活動室里,80歲的獨居老人王正興正在領取“愛心蔬菜”。這是黨支部開展的“垃圾分類助銷愛心菜”活動,居民可以用可回收物品兌換新鮮蔬菜。王正興說:“這些志愿者們每周都來看我,比我自己的孩子還勤快。”
這項活動已累計兌換蔬菜200余斤,惠及30多戶特殊困難家庭。更讓人感動的是,有些受益居民也主動加入志愿服務,形成了愛心傳遞的良性循環。
沁逸苑西區黨支部通過創新推行“紅色物業”管理模式,與物業公司建立聯席制度,形成“社區+物業+黨員”三方共治機制。切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這支平均年齡65歲的“銀發先鋒隊”,用他們的堅守與奉獻證明為民服務的初心永遠不會老去。在社區治理的畫卷上,他們繼續描繪著最溫暖的“夕陽紅”。(記者 吳春霖)